Technical Articles

技術文章

當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技術文章  >  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一款未雨綢繆的小麥赤黴病監測儀(yi) @2024順+風+包+郵

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一款未雨綢繆的小麥赤黴病監測儀@2024順+風+包+郵

更新時間:2024-09-18      點擊次數:229

  【JD-XM5】山東(dong) raybet雷竞技客服廠家以客戶為(wei) 中心,品質至上,共創共贏。

  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是一個(ge) 綜合性的管理體(ti) 係,涉及多個(ge) 方麵,包括病原識別、症狀觀察、農(nong) 業(ye) 防治和藥劑防治等。以下是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的詳細闡述:

  一、小麥赤黴病病原菌及症狀

  小麥赤黴病是由多種鐮孢屬真菌引起的世界性小麥病害,其中禾穀鐮刀菌和亞(ya) 洲鐮刀菌在我國是優(you) 勢種。赤黴病主要引起小麥的苗枯、莖基腐、稈腐和穗腐,其中穗腐最為(wei) 嚴(yan) 重。穗腐症狀表現為(wei) 小麥抽穗揚花時,病菌侵染小穗和穎片,產(chan) 生水浸狀淺褐色斑,進而擴展至整個(ge) 小穗,使小穗枯黃。濕度大時,病斑處會(hui) 產(chan) 生粉紅色膠狀黴層,後期病穗上產(chan) 生密集的黑色小顆粒(子囊殼)。

  二、農(nong) 業(ye) 防治技術

  選用抗病品種:利用抗病小麥品種是控製赤黴病經濟有效的方法。盡管目前高抗赤黴病的小麥品種較少,但選擇中抗或耐病品種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害。如蘇麥3號、蘇麥2號、湘麥1號等品種對赤黴病有一定的抗性。

  加強田間管理:

  合理排水:濕地要開溝排水,降低田間濕度,減少病菌滋生條件。

  深耕滅茬:收獲後深耕土壤,減少稻樁等殘體(ti) 上的病菌數量。

  適期播種:避免過早或過晚播種,減少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天的概率。

  合理密植: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水平,控製小麥的種植密度,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。

  科學施肥:避免過量施用氮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術,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。

  種子處理:播種前進行石灰水浸種或藥劑拌種,可以有效減少種子帶菌量,降低病害發生風險。

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

  三、藥劑防治技術

  藥劑選擇: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,即小麥齊穗至楊花初期,是防治赤黴病的最佳時期。此時應選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殘留的藥劑進行防治。如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丙硫菌唑等藥劑及其複配製劑。

  施藥方法:

  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,確保藥液能夠充分覆蓋到病害發生部位。

  如遇噴藥後3-6小時內(nei) 下雨,則需雨後及時補噴。

  推薦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、無人機、電動噴霧器等植保機械進行施藥,以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。

  用藥次數:根據天氣和病情發展情況,一般施藥1-2次,間隔5-7天。在病害重發年份或區域,可適當增加用藥次數。

  四、綜合防治策略

 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應采取綜合防治策略,即農(nong) 業(ye) 防治與(yu) 藥劑防治相結合。通過選用抗病品種、加強田間管理、種子處理等農(nong) 業(ye) 防治措施,降低病害發生基數;在病害發生關(guan) 鍵時期,選用高效藥劑進行及時防治,以控製病害的發生和流行。同時,要加強病情監測和預警工作,及時發現並處置病害發生情況。

  總之,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是一個(ge) 係統工程,需要多方麵的努力和配合。隻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,才能有效控製病害的發生和流行,保障小麥生產(chan) 的穩定和安全。


15666886209
歡迎您的谘詢
我們將竭盡全力為您用心服務
在線客服
關注微信
版權所有 © 2025 raybet雷竞技客服  
技術支持:    sitemap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