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農(nong) 田氣象環境監測設備廠家十餘(yu) 年,競道科技更專(zhuan) 業(ye) !廠家直供,更多優(you) 惠,歡迎詢價(jia) !】。
田間小型氣象站數據應用:助力灌溉、施肥精準決(jue) 策
在傳(chuan) 統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中,灌溉 “憑經驗"、施肥 “憑感覺" 的模式常導致水資源浪費、肥料利用率低,甚至引發作物減產(chan) 。而田間小型氣象站通過實時采集農(nong) 田環境數據,為(wei) 灌溉、施肥決(jue) 策提供科學依據,實現 “按需供水、精準施肥",成為(wei) 推動農(nong) 業(ye) 提質增效的關(guan) 鍵工具。
一、數據驅動灌溉:告別 “盲目澆水",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
田間小型氣象站通過監測土壤墒情、空氣濕度、降水量等參數,精準判斷作物需水時機與(yu) 水量,避免 “多澆浪費、少澆缺水" 的問題。土壤墒情傳(chuan) 感器是核心,可實時采集不同深度(如 10cm、20cm、30cm)的土壤體(ti) 積含水量,當耕作層(通常為(wei) 10-20cm)含水量低於(yu) 作物需水臨(lin) 界值(如小麥拔節期需水量臨(lin) 界值 18% V/V、番茄膨果期 22% V/V)時,數據平台會(hui) 自動推送灌溉提醒。同時,結合空氣濕度與(yu) 降水量數據,可動態調整灌溉方案:若空氣濕度高於(yu) 85% RH 且未來 24 小時有降水(降水量預測≥10mm),則延遲灌溉,避免土壤過濕引發病害;若空氣濕度低於(yu) 50% RH、風速大於(yu) 3m/s,作物蒸騰作用強,需適當增加單次灌溉量,彌補水分流失。

在河南新鄉(xiang) 小麥種植基地,田間小型氣象站的應用讓灌溉效率顯著提升。過去農(nong) 戶每 10 天固定灌溉一次,畝(mu) 均用水量約 200 立方米;如今依據土壤墒情數據按需灌溉,當 10cm 土層含水量低於(yu) 18% 時啟動灌溉,畝(mu) 均用水量降至 120 立方米,節水率達 40%,同時小麥因水分供應精準,千粒重增加 2-3 克,畝(mu) 產(chan) 提升 10%。在溫室大棚中,氣象站還能聯動滴灌係統,根據土壤墒情數據自動控製灌溉時長與(yu) 頻率,如草莓種植中,當 20cm 土層含水量低於(yu) 20% 時,滴灌係統自動開啟,每次灌溉 30 分鍾,既保證草莓水分需求,又避免根係澇害,畸形果率下降 15%。
二、數據支撐施肥:精準匹配養(yang) 分,提升肥料利用率
田間小型氣象站通過監測土壤電導率、空氣溫度、光照強度等數據,結合作物生長階段,為(wei) 施肥提供精準指導,減少肥料浪費與(yu) 土壤汙染。土壤電導率傳(chuan) 感器可反映土壤養(yang) 分含量(電導率值與(yu) 土壤中氮、磷、鉀等養(yang) 分濃度正相關(guan) ),當電導率低於(yu) 作物生長所需閾值(如黃瓜苗期電導率臨(lin) 界值 1.2mS/cm、葡萄轉色期 2.0mS/cm)時,說明土壤養(yang) 分不足,需及時施肥;若電導率高於(yu) 閾值,則暫停施肥,防止養(yang) 分過剩導致作物徒長或燒根。同時,空氣溫度與(yu) 光照強度數據可優(you) 化施肥時間:當溫度處於(yu) 20-28℃、光照強度大於(yu) 30000lx 時,作物光合作用與(yu) 養(yang) 分吸收效率高,此時施肥能提升肥料利用率;若溫度高於(yu) 35℃或低於(yu) 10℃,作物吸收能力弱,施肥效果差,需避開該時段。
在山東(dong) 壽光蔬菜大棚,田間小型氣象站讓施肥決(jue) 策更科學。過去農(nong) 戶憑經驗每月施 2 次複合肥,畝(mu) 均施肥量 50 公斤,部分地塊因養(yang) 分過剩出現土壤板結;如今依據土壤電導率數據施肥,當 10cm 土層電導率低於(yu) 1.5mS/cm 時,針對性補充氮磷鉀配比為(wei) 1:1:2 的複合肥,畝(mu) 均施肥量降至 35 公斤,肥料利用率提升 30%,同時番茄果實硬度增加、貨架期延長,商品率提升 8%。在果園種植中,結合光照數據施肥效果同樣顯著:蘋果著色期需充足光照(日均光照≥6 小時),此時依據土壤電導率數據補充磷鉀肥,能促進花青素合成,果實著色均勻度提升 20%,含糖量增加 1.5 個(ge) 單位。
田間小型氣象站的數據應用,改變了傳(chuan) 統灌溉、施肥的粗放模式,讓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從(cong) “經驗主導" 轉向 “數據驅動"。通過精準匹配作物的水分與(yu) 養(yang) 分需求,不僅(jin) 降低了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成本(節水、節肥、省人工),還提升了作物產(chan) 量與(yu) 品質,為(wei) 農(nong) 業(ye) 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未來,隨著數據模型的不斷優(you) 化,氣象站還將實現 “作物 - 環境 - 養(yang) 分" 的精準匹配,進一步釋放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潛力。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