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chnical Articles

技術文章

當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技術文章  >  全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數據如何與(yu) 防治措施聯動?流程拆解

全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數據如何與防治措施聯動?流程拆解

更新時間:2025-09-23      點擊次數:86

  【JD-CQ4】【競道科技蟲情監測設備廠家,十餘(yu) 年行業(ye) 經驗,專(zhuan) 注於(yu) 智慧農(nong) 業(ye) 發展,高標準農(nong) 田建設設備的研發與(yu) 製造,廠家直發,可定製!歡迎詢價(jia) !】。

  全自動蟲情測報燈的數據如何與(yu) 防治措施聯動?流程拆解

  全自動蟲情測報燈能實現 “誘捕 - 識別 - 數據上傳(chuan) " 全自動化,但其價(jia) 值並非止於(yu) 數據生成 —— 隻有讓數據與(yu) 防治措施深度聯動,才能從(cong) “監測" 走向 “防控",形成閉環。這種聯動並非簡單 “數據達標就施藥",而是遵循 “數據驅動決(jue) 策、措施精準匹配、效果實時反饋" 的邏輯,可拆解為(wei) 四個(ge) 核心流程,每個(ge) 環節都有明確操作要點。

  流程一:數據自動采集與(yu) 實時上傳(chuan) ,築牢聯動基礎

  全自動蟲情測報燈的聯動始於(yu) “高質量數據輸入",此環節需確保數據 “全、準、快",為(wei) 後續防治決(jue) 策提供可靠依據:

  數據采集維度:設備會(hui) 自動采集三類核心數據 ——①基礎蟲情數據(害蟲種類、單日捕獲量、累計捕獲量,如 “稻飛虱,單日 52 頭,累計 186 頭");②環境關(guan) 聯數據(實時溫濕度、光照時長,如 “日均溫 25℃,濕度 65%");③設備狀態數據(誘蟲燈亮度、攝像頭清晰度、數據傳(chuan) 輸是否正常)。其中,蟲情數據通過 AI 圖像識別自動生成,識別準確率需達 92% 以上(若低於(yu) 該閾值,需檢查鏡頭清潔度或更新識別模型)。

全自動蟲情測報燈

  實時上傳(chuan) 機製:設備搭載 4G/5G 模塊,每 1-2 小時自動將數據上傳(chuan) 至區域農(nong) 業(ye) 雲(yun) 平台(如省級病蟲害監測預警係統),上傳(chuan) 延遲不超過 10 分鍾。若遇網絡中斷,設備會(hui) 緩存數據(最多存儲(chu) 7 天),待信號恢複後補傳(chuan) ,避免數據缺失導致聯動斷檔。例如江蘇鹽城的水稻田,測報燈每日淩晨 2 點、上午 10 點、下午 6 點三次上傳(chuan) 數據,確保農(nong) 技部門實時掌握蟲情動態。

  流程二:雲(yun) 端數據智能分析,觸發分級預警

  數據上傳(chuan) 後,需通過雲(yun) 平台的 “閾值模型 + 趨勢分析" 判斷蟲害風險,生成分級預警,這是聯動防治措施的 “決(jue) 策中樞":

  閾值對比:平台預設不同作物、不同害蟲的防治閾值(如水稻田稻飛虱 “防治閾值為(wei) 單日捕獲量≥80 頭或累計捕獲量≥300 頭",小麥蚜蟲 “防治閾值為(wei) 單日捕獲量≥50 頭"),自動將實時數據與(yu) 閾值對比。若數據未達閾值,平台標記 “低風險",僅(jin) 持續監測;若達閾值 80%(如稻飛虱單日 64 頭),標記 “中風險",推送 “加強監測" 提示;若超閾值,標記 “高風險",觸發預警。

  趨勢預判:除實時閾值對比,平台還會(hui) 結合曆史數據(近 3 年同期蟲情)、環境數據(溫濕度是否適宜害蟲繁殖)分析趨勢。例如監測到 “稻飛虱單日捕獲量 75 頭(達閾值 94%),且未來 3 天日均溫 24-26℃、濕度 60%-70%(適宜產(chan) 卵)",平台會(hui) 預判 “3 天後可能超閾值",提前 1 天升級預警,為(wei) 防治預留準備時間。

  預警推送方式:高風險預警會(hui) 通過 “三端同步推送"——①農(nong) 技部門管理端(電腦後台彈窗、短信);②農(nong) 戶端(微信小程序通知、APP 推送);③田間智能設備端(如智能噴藥機接收預警指令),確保相關(guan) 方第一時間知曉。

  流程三:預警匹配防治措施,實現 “蟲情 - 方案" 精準對應

  預警觸發後,平台會(hui) 根據 “害蟲種類、作物類型、風險等級" 自動匹配防治措施,避免 “一刀切" 式防控,此環節需突出 “綠色優(you) 先、分級施策":

  低風險(未達閾值 80%):匹配 “生態調控措施",如推送 “在果園周邊種植波斯菊,吸引瓢蟲(蚜蟲天敵)"“水稻田間歇灌溉,降低稻飛虱產(chan) 卵環境適宜性",無需使用農(nong) 藥,通過改善環境抑製害蟲繁殖。

  中風險(達閾值 80%-100%):匹配 “物理 / 生物防治措施",例如針對蔬菜棚粉虱,推送 “釋放麗(li) 蚜小蜂(天敵昆蟲),每畝(mu) 釋放 2000 頭,間隔 7 天釋放 1 次";針對園林天牛,推送 “樹幹纏繞誘蟲帶,誘捕越冬成蟲",減少化學農(nong) 藥使用。

  高風險(超閾值):匹配 “科學化學防治措施",但需明確 “精準用藥方案"—— 包括推薦低毒低殘留農(nong) 藥(如防治稻縱卷葉螟推薦 “氯蟲苯甲酰胺")、最佳施藥劑量(每畝(mu) 10 毫升,而非傳(chuan) 統 20 毫升)、施藥時間(如傍晚施藥,避免傷(shang) 害蜜蜂)、施藥方式(如針對地下害蟲推薦毒餌誘殺,而非土壤淋灌)。例如山東(dong) 壽光番茄棚,平台監測到蚜蟲超閾值後,推送 “25% 吡蚜酮可濕性粉劑,每畝(mu) 15 克,兌(dui) 水 30 公斤,重點噴灑葉片背麵",並提示 “施藥後 3 天複查蟲情"。

  流程四:防治效果反饋與(yu) 數據迭代,優(you) 化聯動機製

  防治措施執行後,需通過數據反饋評估效果,形成 “監測 - 防治 - 反饋 - 優(you) 化" 的閉環,讓聯動機製持續精準:

  效果數據采集:施藥後 3-7 天,全自動蟲情測報燈自動采集新的蟲情數據(如 “施藥後 5 天,稻飛虱單日捕獲量從(cong) 92 頭降至 28 頭"),並上傳(chuan) 平台;同時,農(nong) 戶可通過 APP 手動補充 “田間作物受害情況"(如 “葉片受害率從(cong) 15% 降至 3%"),形成 “設備數據 + 人工觀察" 的雙重反饋。

  效果評估與(yu) 措施調整:平台根據反饋數據評估效果 —— 若蟲情降至閾值以下,標記 “防治有效",後續恢複常規監測;若蟲情未下降(如施藥後仍超閾值),自動分析原因(可能是農(nong) 藥抗性、施藥方式不當),並推送調整方案,如 “更換農(nong) 藥為(wei) ‘噻蟲嗪’,調整施藥時間為(wei) 清晨"。例如河南鄭州玉米田,施藥後蚜蟲未減少,平台分析為(wei) “高溫導致農(nong) 藥分解快",推送 “改為(wei) 傍晚施藥,並增加助劑提高附著力",調整後蟲情明顯下降。

  數據迭代優(you) 化:每次聯動流程結束後,平台會(hui) 將 “蟲情數據、防治措施、效果反饋" 納入數據庫,優(you) 化閾值模型與(yu) 措施匹配算法。例如通過積累 3 年數據,將水稻田稻飛虱的防治閾值從(cong) “單日 80 頭" 優(you) 化為(wei) “不同生育期差異化閾值(分蘖期 90 頭、孕穗期 70 頭)",讓後續聯動更精準。

  綜上,全自動蟲情測報燈數據與(yu) 防治措施的聯動,核心是讓 “數據" 貫穿防控全流程,從(cong) “被動響應" 變為(wei) “主動預判",從(cong) “經驗用藥" 變為(wei) “科學施策"。這種聯動不僅(jin) 提升防治效率(農(nong) 藥使用量減少 30% 以上),更推動病蟲害防控向 “綠色、精準、可持續" 轉型,為(wei) 現代農(nong) 業(ye) 保駕護航。


15666886209
歡迎您的谘詢
我們將竭盡全力為您用心服務
在線客服
關注微信
版權所有 © 2025 raybet雷竞技客服  
技術支持:    sitemap.x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