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【JD-NQ10】【競道科技智慧農(nong) 業(ye) 設備專(zhuan) 業(ye) 廠家,高標準農(nong) 田氣象環境監測設備不同型號,不同參數支持定製,歡迎垂詢問價(jia) !】。
對農(nong) 民來說,病蟲害是 “隱形的收成小偷"—— 一旦爆發,輕則葉片受損、長勢變差,重則顆粒無收。而自動田間氣象站的核心作用,就是通過監測病蟲害發生的 “氣象密碼",幫農(nong) 民提前預警風險、精準防治,把病蟲害扼殺在 “萌芽階段",而不是等爆發後再補救。
首先要明確:絕大多數病蟲害的發生、繁殖,都和特定氣象條件 “綁定"—— 比如高濕易引發真菌病害,高溫利於(yu) 害蟲繁殖,連陰雨會(hui) 加速病害傳(chuan) 播。自動田間氣象站能實時捕捉這些關(guan) 鍵氣象數據,相當於(yu) 給農(nong) 田裝了 “病蟲害預警雷達",讓農(nong) 民不再 “憑經驗猜病害、看蟲情才打藥"。
具體(ti) 咋幫?先看 “提前預警病害風險"。以常見的小麥赤黴病、玉米大斑病、蔬菜霜黴病為(wei) 例,這些真菌病害最喜歡 “高溫高濕" 環境 —— 空氣濕度持續超過 80%、溫度在 20-28℃,且連續 3 天以上無大風,孢子就會(hui) 快速萌發,感染作物。以前農(nong) 民發現葉片上出現病斑,病害其實已擴散;而自動氣象站會(hui) 實時監測空氣濕度、溫度和降雨情況,當數據達到 “病害高發閾值" 時,會(hui) 提前 2-3 天推送預警:“當前空氣濕度 85%、溫度 25℃,已持續 2 天,未來 1 天無大風,小麥赤黴病風險高,建議 24 小時內(nei) 噴施殺菌劑"。農(nong) 民按預警及時打藥,能直接切斷病害傳(chuan) 播鏈,防治效果比發病後再打藥提升 60% 以上,還能減少農(nong) 藥使用量 —— 畢竟 “預防一次" 比 “治療多次" 更省藥、更有效。

再看 “精準防控蟲害繁殖"。害蟲的生長周期(卵、幼蟲、成蟲)也受氣象條件影響:比如蚜蟲在溫度 15-25℃、空氣濕度 50%-70% 時,繁殖速度最快,10 天就能繁殖一代;黏蟲則喜歡在連續降雨後,土壤濕度高時產(chan) 卵。自動氣象站能通過溫度、濕度數據,預判害蟲 “爆發節點"。比如監測到 “連續 5 天溫度 22℃、濕度 65%",會(hui) 提醒 “蚜蟲進入快速繁殖期,需噴施殺蟲劑,重點噴灑葉片背麵(蚜蟲聚集區)";若監測到 “連續 3 天降雨,土壤濕度 80%",會(hui) 預警 “黏蟲可能產(chan) 卵,建議巡查地塊,發現卵塊及時清除"。更智能的是,部分氣象站還能結合 “積溫數據"—— 比如計算某種害蟲從(cong) 卵到幼蟲需要的累計溫度,當積溫達到閾值時,精準預測 “幼蟲孵化時間",讓農(nong) 民在幼蟲抗藥性最弱時打藥,事半功倍。
還有個(ge) 容易被忽略的幫助:“避免盲目打藥,減少抗藥性"。很多農(nong) 民怕病蟲害,習(xi) 慣 “定期打藥預防",比如每周打一次藥,卻不知道頻繁打藥會(hui) 讓病蟲害產(chan) 生抗藥性,後期更難防治。自動氣象站則能根據數據判斷 “是否需要打藥"—— 比如監測到空氣濕度一直低於(yu) 60%,溫度低於(yu) 18℃,會(hui) 提示 “當前條件不利於(yu) 真菌病害發生,無需打藥,可減少農(nong) 藥使用";若害蟲繁殖期因低溫延遲,會(hui) 建議 “推遲打藥,避免浪費"。這樣既減少了農(nong) 藥對土壤、作物的汙染,又避免病蟲害產(chan) 生抗藥性,長期來看更利於(yu) 生態種植。
對大棚種植來說,氣象站的幫助更精準。大棚內(nei) 溫濕度易控製,但也容易形成 “高濕小環境",引發灰黴病、白粉病。自動氣象站會(hui) 實時監測大棚內(nei) 的空氣濕度、溫度和光照(光照不足也會(hui) 加重病害),當濕度超過 90%、光照低於(yu) 4 小時 / 天,會(hui) 提醒 “需開啟通風口降濕,或增加補光燈,減少灰黴病風險";若監測到大棚內(nei) 溫度驟升(比如正午超過 35℃),會(hui) 預警 “蚜蟲可能提前進入活躍期,需調整通風時間,同時準備殺蟲劑"。以前大棚種植靠 “憑感覺通風、憑經驗打藥",現在有數據指導,病蟲害發生率能降低 40% 以上。
最後要強調:氣象站數據不是 “單獨起作用",而是和 “農(nong) 民的田間巡查" 結合 —— 比如預警病蟲害風險後,農(nong) 民再到田裏查看是否有初期症狀(如葉片上的小斑點、少量害蟲),確認後再精準防治,既避免 “空預警" 浪費人力,又不會(hui) 漏過真實風險。
說到底,自動田間氣象站幫農(nong) 民減少病蟲害,核心是 “變被動防治為(wei) 主動預防"—— 用數據找到病蟲害發生的 “氣象規律",提前布局、精準出手,讓農(nong) 民不再 “被病蟲害牽著走"。這不僅(jin) 能減少損失、提高產(chan) 量,還能讓種植更環保、更高效,真正實現 “科學種、少生病、多豐(feng) 收"。
關注微信